查看原文
其他

电影海报中的少数民族,都是什么样子的?

Luc NOWNESS现在 2022-04-12


🎬

这些电影海报里,藏着一部少数民族印象史




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,就离不开海报,多年来,海报一直是电影上映时最吸引观众的主要媒介。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电影来说,一张带有民族特色/人物和地域、风格鲜明的海报,让人一眼就想到其独特的文化背景,联想的氛围一出,就能给潜在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从早年间影院门口张贴的手绘海报,到如今网络媒体上转发的图片,虽然载体变了,但只要具有独到的设计构图,鲜明的民族元素,自然会吸引公众目光,第一时间把电影的立意传播出去。下面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海报,风格多样,视角迥异,即是对影片情节的提炼,对人物的定格,也是对情感和文化的遥想。


我们盘点了一些少数民族电影(或者有少数民族出现的电影)的海报,从中可以发现,少数民族电影海报,和电影这门艺术本身一样,都是越来越丰富而多样的。


 五六十年代:劳动人民和新女性 

代表电影:《五朵金花》 1959 年 白族


《五朵金花》1959 白族


少数民族影片中的经典之作,一看见海报上的杨丽坤,很多五零后、六零后就会不由自主的哼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《蝴蝶泉边》。影片中白族青年阿鹏与公社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“三月街”相遇,一见钟情,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找金花,在一次次的误会之后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
电影的这张海报采用了最传统的设计和构图,以女主角坐在蝴蝶泉边的剧照为主体,身着民族服装的金花手拿红花,顾盼心上人,若有所思。创作者在后面又花了另外四朵鲜花,象征着片中另外四位金花,四位新时代的劳动女性,再配上中英文美术字,整体显得饱满、均衡。


同类海报:《阿诗玛》1964 撒尼族


 八十年代:反叛与不屈 

代表电影:《盗马贼》 1986 年 藏族


《盗马贼》1986 藏族


田壮壮的这部代表作讲述了“一个盗马贼的救赎”,藏民主角罗尔布的彪悍和反抗,反而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。海报设计简洁、有力,罗尔布仰头望着天,一片鲜血,仿佛在质问上苍为何如此冷酷,一定要夺去了他的家人。设计者抓住了人物的精神世界,用冷峻的色调来挖掘少数民族对于生死的感悟。


而田壮壮的成名作《猎场札撒》(1984),虽然讲得是蒙古族的故事,但海报采用了同样的主题设计,一个高对比度的男人头像,刀子预示着原始的仇恨,最终需要的却是谅解。


同类海报——《猎场札撒》 1984 蒙古族


 九十年代:英雄与史诗 

代表电影: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》1998 蒙古族



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》1998 蒙古族


塞夫/麦丽丝这对影坛伉俪,在内蒙厂拍摄的一系列作品,都可堪称是蒙古族的史诗,尤其是这部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》,从铁木真童年时代开始讲述,如何在母亲的教诲下,成长为彪悍的草原英雄。


影片海报设计上,扑面而来的战争史诗感,红黑的深沉色调,下方是千军万马的蒙古骑兵,横扫欧亚的磅礴霸气,正中是成吉思汗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,蒙古族的传统装扮,显出草原女性的坚毅和庄严。


塞夫/麦丽丝的其他几部作品海报,如《悲情布鲁克》、《东归英雄传》,也惯用这种上下构图和草原元素,毕竟对于蒙古族来说,马是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伙伴。谢飞导演,腾格尔主演的《黑骏马》,海报也有点这种风格。


  同类海报:

  左:《东归英雄传》1993 蒙古族

  右:《悲情布鲁克》1995 蒙古族

 《黑骏马》1995 蒙古族


 零零年代:不为人知的个人视角 

代表电影:《碧罗雪山》2010 傈僳族



《碧罗雪山》2010 傈僳族


钟情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刘杰,一直在关注于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生活,从《马背上的法庭》里的摩梭族大妈、彝族小伙子到《碧罗雪山》里的傈僳族少女,他们祖祖辈辈的村寨式传统生活和古老习俗,正在经历着现代社会关系和司法体制的考验,在他们稚嫩、淳朴的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


《碧罗雪山》海报直接选用了影片中最令人感人的一个镜头:吉纳当得知自己要嫁给阿达时,独自一个人留下了眼泪。《马背上的法庭》里还有李保田等专业演员,到了《碧罗雪山》中,全都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村民自己出演,连电影都没看过的他们,反而在镜头前流露出最本色,最自然的情感,这必任何演技都要珍贵。


同类海报:《马背上的法庭》 2006 摩梭族/彝族


 2010 年之后:故事感更强了 

代表电影:《米花之味》 2017 傣族


《米花之味》 2017 傣族


云南的众多少数民族中,因为泼水节等旅游文化的开发,傣族的知名度或许是最高的,然而对于今天傣族人的日常生活,却很少有影片去真实的展现。鹏飞的第二部长片作品,难能可贵的把镜头对准了傣族留守女孩,以及她在外打工、长久未见的母亲。


海报上正是母女俩的背影,身着传统傣族服装的她们,一样的发饰、一样的裙子,看上去是身材婀娜的“亲子装”,在电影中却要弥补长期分离的隔阂。这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,城市与乡村生活方式的差异,海报上那深幽的溶洞,是母女俩抛开尘世纷争,在黑暗中探求内心静谧的“秘密之地”,而那高耸的钟乳石,则是见证“生命之舞”的菩萨。


同类海报:《第一次的离别》2020 维吾尔族


新疆的沙雅,塔里木盆地的腹地,那里有满目的胡杨林和棉花田,在女导演王丽娜的镜头里,很美。然而在年幼的男孩艾萨的成长里,他将要面对一次次的离别,尤其是哥哥和好友凯丽比努尔,他们都要离开故土,远去城镇。


海报采用了一幅儿童画,金黄的色调里,三个孩子走在沙地上,前面是一颗胡杨树。在电影里有个类似的镜头,年幼的弟弟站在高高的枝头,喊着那些懵懵懂懂的大人话,带着一丝奇幻的诗意,仿佛鸟儿将要飞翔。就这样,在纪录片和剧情片的交叉中,维吾尔族村民的传统在古尔邦节的乐舞中延续,田间的篝火照耀着孩子单纯的面孔,如这幅灿烂的海拔,把童年印刻在记忆深处。


《气球》 2019 藏族


近些年来,藏族电影越来越成了少数民族电影中的“热门”,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颇为显眼,这主要还是得归功于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和他的老搭档,藏族摄影师,如今也独立执导的松太加。


从 2002 年第一部短片作品《静静的嘛呢石》到去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《气球》,外表文秀清朗的万玛才旦,创作力正处于高峰,拍了十余部影片,拿了国内外一系列奖项,其主题几乎都是藏民的平凡生活,其中既有记录性的原生画面,又不乏诗意的艺术提升,蕴藏着他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冲突的反思。回顾万玛才旦的作品,即便一直是藏族题材,海报也并不一局限于民族元素,近两年的设计反而更富有故事性和摄影技巧。


《静静的嘛呢石》2002 藏族


像最早的《静静的嘛呢石》,海报还是以西藏标志性的小喇嘛和转经筒为主,土黄色调也是西藏宗教和世俗生活中最常见的背景。


  上:《老狗》2011 藏族

  下:《寻找智美更登》2009 藏族


《寻找智美更登》和《老狗》则带有公路片的风格,藏族元素隐藏得更深。


《五彩神箭》2014 藏族


《五彩神箭》的海报最具设计感,羽毛和手的画法取自藏族的唐卡。


《撞死了一头羊》2019 藏族

《塔洛》2016 藏族


《塔洛》《撞死了一头羊》《气球》最近的三部作品海报都以人物为主,更多的突出了角色特殊的处境和心理世界,营造一股疏离感。尤其是《气球》的海报上,还特意借助女主角手中的红气球,造成了“怀孕”的错觉,暗合了影片的关键剧情。


 左上:《太阳总在左边》2011 藏族

 右上:《拉姆于嘎贝》2019 藏族

 左下:《阿拉姜色》2018 藏族

 右下:《河》2015 藏族


本就是摄影师出身的松太加,作品海报也很有美感, 《太阳总在左边》、《拉姆于嘎贝》都是人物为主,藏族面具营造出一种联想,《阿拉姜色》则借用了梵高式的印象派画风,著名藏族歌唱家容中尔甲饰演的父亲和儿子就在这副画中寻找和解。而《河》的剪影、摩托车等公路元素,则与万玛才旦的《寻找智美更登》、《老狗》更接近。(松太加是这两片的摄影)


《冈仁波齐》2017 藏族

《皮绳上的魂》2017 藏族


张扬 2015 年到藏区采风时,套拍了两部藏族题材影片,但类型迥异,《冈仁波齐》是藏民一家历时一年前往拉萨朝圣的忠实记录,《皮绳上的魂》则是一个关于复仇和救赎的魔幻主义故事。画报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,前者是片中最令人感慨的“磕长头”,藏民在风雪中虔诚的拜叩,极简的画面仍难掩心灵的冲击感;后者则有点像西部片、公路片和好莱坞奇幻探险片的设计,具有层次感和想象力。


🕙✉️🕙

 来聊 

  你最喜欢哪部少数民族电影的海报? 




撰文/Luc

编辑/Svet

排版/noiz


NOWNESS


第二届 NOWNESS 中国天才计划来了,这一次,我们的Slogan是:现在,在你手上。如果你是中国籍导演,以中文为作品主要表现语言,希望开拓国际视野,欢迎报名参加。了解详情,请点击图片跳转阅读。



更多“民族”相关


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,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

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